时政热点1:抗疫
1.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毛中特)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2.抗疫中的制度优势(毛中特)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3.疫情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毛中特)
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数量众多市场主体和大量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
4.伟大的抗疫精神(思修)
(1)抗疫精神的内容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2)抗疫精神的地位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5.抗疫的中国主张(时政)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应该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应该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应该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例如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防控措施。应该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区防疫物资储备中心。
时政热点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
(1)全面小康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其次,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再次,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所以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2)脱贫攻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七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保兜底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时政热点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7.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第二,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提高改革综合效能。第三,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四,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六,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时政热点4:中美关系、全球治理
8.开放(毛中特、时政)
(1)为什么要坚持和扩大开放
开放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有益管理经验。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开放中的中国作为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开放中,中国展现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和平发展。在开放中,中国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过去的发展是在开放中取得的,未来的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3)中国对于开放的理解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首要之义是反对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是是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与世界形成良性互动,使世界和中国更加繁荣进步。
(4)开放措施
第一,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第二,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第三,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第四,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第五,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9.抗美援朝(史纲)
1950年当美国侵略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中国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经过近三年艰苦作战和谈判斗争,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时政热点5:两个循环和六保
10.两个循环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保市场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时政热点6:《香港国安法》和一国两制
12.《香港国安法》制定和颁布的意义
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将有效地防范、制止和惩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堵塞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方面存在的漏洞。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对于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