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22 来源:未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进度的加快,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对高学历金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原有从业者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由于金融机构对人才的学历门槛要求高,硕士及以上文凭几乎是中高端岗位的必备条件,同时也由于这些岗位需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较为集中,因此这些城市里开设有金融专业的高校特别为考研学子所追捧。
下面是招收金融类专业研究生的部分高校情况介绍。
下篇:自主招生院校
除了17所金融联考院校外,我国其他院校采取自主命题、自主面试的方式招录金融类考生。考生需要根据欲报考院校的要求进行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金融界的权威
【专业特色】
传统、新兴领域都有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专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拥有我国金融学科第一批硕士和博士点。该专业在中国金融界历来被尊为权威,实力非凡。作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为有志于从事金融学领域高层次研究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平台。
人大金融学专业不仅在金融理论与政策等研究领域拥有传统的学术优势,而且在商业银行管理、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新兴领域的学术实力也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师资科研】
一流师资,学术交流活跃
人大金融学专业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既有黄达这样的对中国货币理论、政策和货币银行学的建立、发展发挥奠基人作用的学术大师,又有周升业、朱毅峰这样的对货币信用、银行管理做出杰出贡献的全国知名学者,更有陈雨露、吴晓求、刘曼红、任淮秀、张杰、庄毓敏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金融学者群,可谓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学术梯队中包含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12人。
2000年,人大金融学专业与财政学专业联合成立的“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被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金融学专业又以总评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的老师近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论文240余篇,科研项目2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每年一届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和“中国金融国际论坛”,在业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国际著名学者斯蒂格利茨、蒙代尔、博迪和国内著名学者董辅礽、刘鸿儒等都曾应邀前来演讲。
【总体评价】
地位显赫,实力雄厚
人大的金融学专业有口皆碑,从早年的黄达到现在的周升业,都是金融学界的知名人物;各个研究领域实力雄厚,不论是货币银行、证券投资还是国际金融等都建树颇多。
其学术地位显赫,地区优势明显,与政府合作频繁,积极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及宏观调控等重大经济问题;学生素质高,就业前景相当不错,尤其是进入国家金融部委及金融职能部门就业更加容易;校友分布广,教学也日益向国际靠拢。
人大的专业课试题比较灵活,注重应用,有超纲现象,且对外公布的信息比较少。所以考生要趁早复习,多看一些其他院校的经典教材,而不要拘泥于该校的指定教材,并注意多从学校获得一手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务实的办学风格
【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务实,研究实力领先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于1981年,在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的刘鸿儒先生的领导和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创办,初时校名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后改为现名。中银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均为金融学专业,下设4个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和保险学。4个方向的基本课程相同,只是在个别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有差别,以体现各研究方向的特点。
中银研究生部的课程设置非常务实,紧跟当前国际的最新实务、理论形势,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方向,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特色。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经对全国的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3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中银研究生部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名列第一,国际金融专业位居第二。
【师资科研】
导师多来自金融前线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人民银行的嫡系人才培养机构,办学一直坚持务实的风格,导师大多来自金融业前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办学一大特色是教授、导师几乎完全外聘,并不固定。其中,约40%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系统,60%来自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胡代光、厉以宁和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黄达都是中银研究生部的学术顾问。
研究生部经常从国内外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举办讲座,其中不乏国际著名教授、大金融机构高级主管、外资银行驻京代表等。
【总体评价】
银行对口培养,方向利于就业
因为所在地的缘故,中银研究生部被同学们昵称为“五道口”。由于培养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比较强,所以就业比较容易,如到各大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缺点是教师不固定导致的学术氛围要差一些,不太适合立志于将来从事研究工作的考生。
由于考取难度较大,建议想要报考该部的学子,一定要打好基础,博览群书(专业、综合考试范围很广),把握热点(每年的考试题目都有当年重大的经济金融问题)。
北京大学:金融领域的大鳄
北京大学有3个学院招收金融专业硕士,分别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师资科研】
证券期货研究见长
北大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的前身是1990年设立的国际金融专业。
金融学系金融方向和保险方向均有5个导师,金融方向的导师有胡坚(博导)、李庆云(博导)、何小锋、吕随启和刘宇飞,保险方向有孙祈祥(博导)、肖钓基(博导)、李心愉、张博、余晓东。胡坚是经院管外事的副院长,研究方向是投资;何小锋研究证券方向;吕随启对期货研究较深,刘宇飞主要从事金融监管方向的研究。刘祈祥为保险系系主任,在国内享有盛名;肖钓基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主要从事证券市场方向的研究;李心愉研究方向是公司财务,张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精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她是在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的基础上于1993年12月成立的。1994年9月18日,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工商管理学院改为现名。
【专业特色】
师资雄厚,实力首屈一指
作为北大的品牌专业之一,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项目从 2002 年开始招生。其师资阵容强大,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质量很高,可以说是中国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大本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实力首屈一指。
金融学硕士学制两年。学生入学后先要经过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的基础训练,然后进一步学习资产定价、公司金融、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等方向的专业课程。目标在于培养金融理论知识完备,数统分析能力优秀,既了解国际发展前沿动态,又能联系中国实际,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人才。
学院与多家世界顶尖金融机构联系紧密,学生有机会到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及麦肯锡、波士顿等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实习或就业,也可选择在读完研究生后赴国外继续深造,这些机会对考生极其吸引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
【师资科研】
著名学者坐镇,理论研究见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创办于1994年8月,集研究、教学和培训于一体,聚集了一批杰出中、青年经济学者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中心主任林毅夫的“比较优势”理论扎实地解释和探索了中国发展道路和方向;周其仁运用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理论为许多领域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宋国青以宏观经济分析著称;易纲、卢锋、姚洋等都是经济学界赫赫有名的学者。
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心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政要、企业家等来中心讲学和访问,定期举办“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金融论坛”、“BiMBA讲座”等系列讲座,不定期主办或与国内外其他机构合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加强学术交流和提高研究水平。中心还设立客座研究项目,每年邀请国内外经济学者到中心进行短期客座研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7年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分为设立奖学金和不设立奖学金两种招生方式,其中设奖招生计划为16人;不设奖学金项目招生计划为40人(其中拟接收免试推荐研究生20人左右),学费为6.8万元,专业学习年限为两年。
·考试科目:政治、英语、数学Ⅲ、经济学(其中微观经济学60%、金融学或统计学40%)。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考试科目:政治、英语、数学Ⅲ、经济学理论。
·2007年计划人数:40人(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20人,应试生复试比例不超过200%)。
·复试:权重为50%,入学后第二学期末可申请攻读博士,约1/5同学可以转为博士生。
【总体评价】
三学院实力旗鼓相当,专攻各有不同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北大“德高望重”,考试试题难度大,需要考生具备很深的理论基础,一般不建议跨专业报考。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课程有很多财务、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与国际金融课程接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张维迎均在此坐镇。
光华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以2004届金融硕士毕业生为例,80人中,除5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大部分学生从业于各大投资银行(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外咨询公司,其中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银河证券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汇丰银行、中银国际、中国建设银行、IBM中国有限公司、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盐集团和上海证券报等。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偏向于中国经济的理论研究,适合培养研究型人才。但试题不易把握,难度较大。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偏重数理,为出国打下良好基础。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留学去了美国“常青藤”盟校。
清华大学: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特色】
以金融工程和公司金融见长
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第一任院长。1985年金融系成立,该系设立之初并没有延续国内已有金融学教育的模式,而是借鉴了国外商学院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意在建设可与国外顶尖商学院匹敌的现代化金融管理人才培养机构。
金融系有两个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学生主要来自免试推荐的清华金融系、数理基础科学班及外校金融系的本科生。每年也会通过研究生统考招收一定数量的考生。
清华金融以金融工程和公司金融见长。金融工程曾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及金融管理”的科研工作。
【师资科研】
高规格的师资阵容
清华金融的导师多有海外背景,许多有在外国教学的经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目前有全职教授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讲席/特聘教授7人,另有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政府官员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2000年10月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由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以及国际著名学者等30余人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由经管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担任荣誉主席,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帕尔森担任主席,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担任副主席。其规格之高,阵容之强难有其他院校可与匹敌。顾问委员会为学院的发展和科研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证。
从事公司金融方向的朱武祥、廖理等中国公司金融界的著名学者都是清华金融系成立后自己培养的博士,他们都曾经(或正在)担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委员会委员及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总体评价】
数理金融最强,侧重微观
未来金融发展方向是从社会科学转为自然科学(计量化,数理化,微观化,工程化),清华金融系就顺应了这一需要,其数理金融最强,侧重微观方向,金融工程为全国最强。
清华金融非常重视金融学中的数理分析,由于偏重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的重视程度稍欠。由于偏好理工科学生,复试的时候还考计量经济学,所以报考者多为跨专业。比较适合有工科或数学背景的学子报考。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名校,实力均衡
【专业特色】
金融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其金融学科于2002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市场学、公司理财、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投资组合理论、金融统计分析、当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比较研究、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期货与期权、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直接投资、电子商务、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等,其中货币银行学于2004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
【师资科研】
科研实力强劲,注重对外交流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其中2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2位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位教师于2003年获得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学院还聘请了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及研究生导师。
金融学院与台湾义守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相关院(系)、科研机构建立教育、学术交流关系。1996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有18项教学与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各种专著、译著、教材及参考工具书等120余部。
【总体评价】
考研“性价比”较高
该校不大,而且最近几年扩招速度比较快,每年招生人数比较多,所以可能要把目前的旧校址改为研究生部。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财金融的实力不错,老师水平较高,学生就业的情况也比较让人满意。考取难度属于中等偏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历史悠久的金融名校
【专业特色】
两个学院培养金融人才
对外经贸大学有两个跟金融相关的单位:金融学院和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金融学院是在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以后新成立的学院,现有两个专业:金融学专业和金融工程学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包括金融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两个专业方向。
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她的前身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外贸学院外贸系的国际金融教研室,拥有国际金融方面的前辈史道源、刘舒年、费修梅和师玉兴先生。其金融学专业硕士点目前有金融市场、银行业务、投资、房地产金融、项目融资以及国际货币理论等研究方向。她在金融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中,较早地引入了定量分析方法,开设了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多变量分析以及金融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在培养中注重学生金融基础理论与现代定量分析技术的结合。
【师资科研】
以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为骨干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的师资结构类型是以资深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高层次、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现有教授、副教授26人,同时还在金融部门聘请了一批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著名专家,如刘鸿儒、谢平等作为客座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系现有5位博士生导师:史燕平、刘园、门明、于瑾、蒋先玲;硕士生导师9位:杨晓泉、蒋先玲、于瑾、吴青、温晓芳和束景虹。教师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公司金融、融资租赁、项目融资、房地产金融、银行法、衍生金融工具等。其中,史燕平所领导的租赁研究中心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教师们在这些领域中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论文与教材。
【总体评价】
招生人数较多,重外语能力培养
对外经贸大学从2002年开始招收金融学硕士,近年招生人数比较多,试题难度一般,导师俞天一、邱兆祥、刘亚都不错。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外语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凭借能力强、外语好的优势而比较受外资企业青睐,就业去向普遍不错。
除此以外,其他一些高校在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如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她们或以理论研究见长,或积极与各大金融机构合作办学,在考研学子之中有很好的口碑,优点不一而足。
后记: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学专业水平迅速提高,考研或就业都是热点中的热点,其考研人数之众、录取分数之高在其他专业中是比较少见的。
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前沿城市,金融行业工作压力大、人员流动快,竞争也非常激烈。
因此考上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即使是名校,也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只有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不断努力,才是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