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07 来源:文都教育
近日,贵州师范大学某女生寝室4人集体考上研究生,当地媒体报道了她们刻苦学习,互相激励的故事,誉之为“四朵金花”、“学霸寝室”。这样一则意在“劝学”的新闻,事件本身并不稀奇,但是引发的一些讨论颇为奇异。
最典型的言论莫过于“女生读研输一生”。可以断定的是,持此论者并非特别针对新闻中的这“四朵金花”,因为无冤无仇,新闻中的信息也不足以让任何人作出是否“输一生”的判断。之所以用这么一种显而易见的失之片面的提法,恐怕是在用修辞的方式发表一种看似普遍的看法:女生读那么多书不值。而这种看法之所以能引起关注和讨论,和这个时节正值研究生考试结果公布,一部分学生面临读研还是工作的选择有关。或者说,每年到了这个时间,都会有一些类似的讨论出现,不妨称之为“年经帖”。
这种讨论年复一年的持续出现,一方面显示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其成色和预期确有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研究生教学、研究生成长、研究生就业还有诸多需要完善加强的地方。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当前社会的学习观、就业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婚姻观中,还有许多亟待引导和培育的空间。
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这种观点的落后和无知。说它落后,是其背后至少暗含两条关于女性的判断。其一是过去一小部分人挂着嘴上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然而这种思想已经被传统抛弃,被历史扔进了垃圾堆。关于才德关系,古人早已言明:“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无才是德”说不值一辩。其二是现在确有一部分人心心念念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句话本身很难判定对错,前后之间也本没有可比性。但是这句话传导出的一种价值观,即“嫁得好”就一切都好,这种把人生幸福完全寄托在他者身上,从不向内追求的幻想,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没有成功的案例。古人尚知“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不通过学习加强内在力量,连立足都难,何来奢谈“嫁得好”。
说无知,是“读研输一生”的背后,潜藏着“读书无用论”的陈词滥调。前些年,有一项对美国富人的研究表明,在1%的最富有人群中,72%的人拥有大学学历,49%的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这个比例,远比其余99%人群的相应比例要高两到三倍。这虽不能证明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就一定能成为富人,但如实地说明没有接受过而成为富人的几率更小得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趋向只会越来越明显。
前些天还有媒体报道一种新奇的“人口迁徙”:年轻人职场受伤之后,重新考研,把高校当避难所。这本身无可厚非,只要是在学习,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应该鼓励和一视同仁。因为学习的定义,不在初衷,甚至不在目标,而在于在这种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学习者本身知、情、意的全面历练和综合提升。而且两到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的确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人生驿站,在此休整一下,重寻人生旨趣,重定职业选择,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研究生学习时间只是生命和工作时间的几十分之一,然而这短短的时间,给人带来的身心成长和生涯影响却难以估量。青年,正是学习的最好时间。而高校,仍然是学习主要的场所。读研,对谁来说都不会输一生,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也不会输一生。有条件的青年,有意愿的青年,愿你大胆拥抱学习,在学习中改变自己。
(原题为《谁读研也不会输一生》)
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助人者的特点的相关内容,如有更多疑问,请及时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