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规定,研究生招生单位录取时不得有任何歧视性选择。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尤其是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个老师都是有倾向的,考研复试前,跟导师联系,除了成绩,考生都想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学生,考生应该怎么展现自己?如果你还不清楚,不妨看看跨专业考研和往届在职考研生,导师究竟偏爱哪类考生?的文章,如有需要及时加入陕西文都20考研交流群, 陕西文都考研网持续为您提供考研所需的相关指导信息。20考研资料共享:【互动可加群】丨官方网站【@陕西文都考研】
跨专业考研和往届在职考研生,导师究竟偏爱哪类考生?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更多的是因人而异,老师们也是希望优中选优,发现那些孺子可教并让其眼前一亮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才。为此,结合五位不同院校的导师的看法,来发现一些端倪。
王德华,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兽类学报》主编等。
李明阳,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生命科学->生态学->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文双春,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吕喆: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培养硕士33人,其中2人获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培养博士8人;其中3人获得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
李先柏,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
关于跨专业和往届生
跨专业考研已成常态,有超过半数的考生是跨专业考研。但是很多跨专业的考生心里也在打鼓,表面上看来跨考相当于把大学几年学过的东西推倒了重来,在导师眼里,是不是认为跨专业的学生本质上和高中毕业生没有区别?
Q:在每年的复试中,跨专业的考生多吗?大约能占全部参加复试考生的多少呢?
李明阳:我们专业(景观与区域生态学)跨专业的比较少,一般都是专业相关的,学生主要来自三类:计算机、地信和林学。一点不沾边或者只沾一点边的比较少。
吕喆:就我们物理专业而言,“跨进来”的考生少,大概不会超过10%,“跨出去”的考生可能多些。
文双春:因专业而异,热门或实用专业,跨专业考生较多,大概占三分之一左右。
王德华:不多,但鼓励。学术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Q:导师喜欢跨专业的学生吗?鼓励学生跨专业考研吗?
李明阳:我们专业(景观与区域生态学)不太喜欢跨专业的学生。
李先柏:有的老师反而喜欢跨专业的学生,就我个人而言,带的六七个学生中,约有2名左右的学生是跨专业的,因为不同的知识结构,学生之间交流起来会有一定的益处。
吕喆:这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从事的课题有关,在从事交叉学科或者交叉课题时,学缘结构就不能太单一,会非常希望有急需的相关专业考生跨过来。本人喜欢跨专业的学生。
王德华:喜欢,鼓励。如果学生对所跨考的专业感兴趣,有这种内心呼唤的话,一定要想办法跨专业,因为跨学科是最容易做出成绩的,我们也非常鼓励和喜欢这些跨专业的学生。
文双春:很多老师喜欢跨专业的学生。学生本专业学的好,学其他专业也不会有太大问题,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在某个专业是好学生,到了其他更感兴趣的专业肯定也能成为好学生。
Q:导师对跨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会不会有所顾虑?
李先柏:这几年,数量分析对经管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学生如果一点都不会肯定会受影响的。不过,出身理工科的学生一般都不会有过大的问题。
王德华:会有所顾虑,尤其涉及到实验技能等需要训练的技能。
文双春:总体来说,专业基础不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导师看来,大学更多的是通识教育,各专业之间差不多70%的基础课程是一样的,体现专业差别的就是几门课程,那些知识学生用几个月就能补上了。
Q:在什么情况下,学生跨专业考研比较合理?
吕喆:学生对所报考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反面来讲,导师比较不喜欢的是原来专业根基都没有打好,跨专业的专业知识也掌握得非常不好的学生,仅仅是为了短期利益(例如就业)而跨专业报考。
王德华:用自己的本科基础和所跨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样会更有优势,很多物理、化学出身的人,在生物学研究方面获得诺贝尔奖,就是用本身物理、化学的优势去做生物。
文双春:对报考专业有激情、有斗志、有抱负的学生。
Q:跨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难免不足,可能只是学了考研的几门课程,导师提问问题的时候会不在这方面“手下留情”并和“科班”出身的学生区别对待呢?
李先柏:对跨专业的学生,导师不会问一些偏难偏怪和比较边缘的知识,不会问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知识。
吕喆:可以适当区别对待,但要做到公平合理。
王德华:对这两类学生,导师的心理预期不一样,要求自然会有所不同。同样一个问题,导师给“科班出身”的学生打60分,若跨专业的学生答成这样,可能就是85分。
Q:在往年的复试中,往届生多吗?能占多大的比率呢?
注:什么样的考生进入复试,是看初试成绩。
李明阳:我们学校不多。
吕喆:不太多,大概20%-30%。
王德华::有往届生,但还是应届多。
Q:您喜欢往届生吗?
李明阳:不太喜欢。因为我们林学类专业,学生本科毕业之后改行的比较多,时间一长专业基础就丢掉了,这类考生一般基础比较差,培养起来难度比较大。另外,可能功利性太强了,很多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等。
文双春:喜欢一个学生,不会因为是应届还是往届,而是学生读研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是否与导师一致。往届生因为工作过,可能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工作和学习的差别,表现出来的学习愿望可能更强烈,有时反而更占一些优势。
吕喆:我喜欢工作了2-4年的学生,至少也要在一个单位工作1年以上的往届生。这样的考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阅历,知道读研对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更珍惜读研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只工作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就离职来考研,可能只是为了逃避工作甚至社会,而不见得真的喜欢读研。
Q:导师会不会介意往届生的年龄?
王德华:一般来说,对年龄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年龄太大,老师会有一些迟疑的。年轻不怕,15岁大学毕业都没问题。二十二三岁,二十四五岁,比较正常的年龄,这都不会有问题。
但是考生要是三十岁以上,导师还是会有顾虑的,上限还有要考虑一下的。年轻的学生不怕失败,敢于和导师做一个时间很长的课题,但是年龄偏大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勇气就有所欠缺。
不过,不同的专业方向不一样,往届生有往届生的优点,工作踏实,比较珍惜机会和时间,不是探索性很强的方向、课题,有些导师也会喜欢年龄大的学生。
但探索性强的方向,专业,一般不会招年龄大的学生,年龄小的学生的精力和创新性思维确实普遍好于年龄偏大的往届生。
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跨专业考研和往届在职考研生,导师究竟偏爱哪类考生?的相关内容,如有更多疑问,请及时咨询在线老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