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68569100
文都服务时间:9:00~22:00
招考资讯
择校择专业
报考指南
考研政策
考研常识
招生简章
考试大纲
在职考研
课程推荐
考研日历
考研直播课
热门院校解析
MBA特训班
医学硕士
艺术考研
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联考综合
真题解析
图书资料
英语图书
数学图书
政治图书
专硕图书
您所在的位置: 文都考研 > 研招信息 > 考试动态 >

国家人才培养结构定位的趋势倾向于应用型人才

距2021年考研倒计时

近日,一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引起网友热议,其实大家不了解,这背后是国家人才培养结构定位的调整。
 
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曾提出,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学硕,即以学术研究型为主,专硕,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说白了,专业硕士更类似高层次职业类教育,比如MBA,MPA等,就是典型的专硕,也是典型的职业教育。
 
在教育部官网2020年9月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其实在此之前的一个阶段,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对硕士研究生的定位进行了调整,明确以专硕为主,也明确提出,今后增加的硕士,以专硕为主。
 
这些政策调整的背后,一方面是国家人才战略的调整,但更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巨大变化。
 
199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60.88万人,硕士3万人,博士3300人,在当时,很多高校,包括今天的985高校,也是本科毕业都可以留校做老师的。在精英教育时代,“专科生”也是“天之骄子”,不仅包分配,而且稀缺。研究生就更为稀缺了。因此,在很长时间,我们自然而然把硕士都定义为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人员来培养。
 
但时至今日,已经完全不同了。经过20年的大扩招,我们高等教育完全迈入了普及化时代。2020年本专科招生967.45万人,报名人数仅有1071万人(含包含了大量的中职与高职学生),绝对录取比例超过90%。而硕士招生则超过了100万人,博士也超过了10万人。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进一步扩展到大约120万人。
 
显然,如果硕士都定位于学术研究人才,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学术型研究人员,也消纳不了。高校是学术研究人才主要的接纳方,但近年每年高校专职教师的需求岗位仅在3万人左右,而没有博士学历,几乎没有可能。
 
事实上,当硕士研究生招生体量如此之大后,很多没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学生也大规模涌进高校。
 
换句话说,大量招收学硕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在英美等成熟的发达国家,学硕也是一个少有的存在。
 
美国学术型硕士很少,大量都是专业硕士,学术硕士大多是博士的一个退路,无论是选择不念了,还是念不下去,拿一个硕士就毕业了;也有个别是因为专业跨度大,做学术研究的前期准备。多数优秀的学生,都是“本——博”,即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博士,不会,也无需经过硕士这个阶段。
 
英国过去也很少有硕士,后来受美国影响,也逐渐多了起来,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输出——以挣钱为主要目的。所以其性质大多都是应用型的,可以简单理解为专硕。因此,其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就都是为了迎合现实需要,比如塔楼牌,你需要就好。
 
我们曾经学习的苏联,也存在一个硕士,即“副博士”,但显然,学术研究型还是定位在博士。
 
我们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伴随规模的扩大,硕士已经成为很多人标配,其核心目的还是就业,而不是研究,这种调整也是正当其时。
 
比如,中国教育在线曾于2020年做过一项考生考研动机的调查,调查显示: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其本质还是就业。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是为了学术研究考研吗?想必大多数都不是,不过也很正常,不必苛责,也没有必要,那我们去读专业硕士就是了。
 
其实从培养时间来看,培养一个学术研究人员,简单的2、3年显然是不足够的。北美的博士培养时间,平均大约是6年时间。但培养一个复合型应用人才,2/3年恰恰最好。
 
社会各界需要逐渐适应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定位调整,不能再以当年只招几万人的硕士研究生定位今天招生100多万的硕士研究生。
 
另一角度而言,这一定位调整,其实也对高校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如果从专业硕士,或者说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看,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们是否能完全胜任?如果还是以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去培养专业硕士,其结果可想而知。更麻烦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可能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或者说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对于很多高校来说,这种调整也涉及很多内部资源的调整,挑战不小。
 
当然,之所以引起较大的反响,是因为担心用人单位的歧视,即一些用人单位明确只要学硕,不要专硕。这种歧视本身是违法的,是典型的就业歧视,需要人社部门能主动作为、敢于亮剑、抓几个典型。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歧视背后是对质量的担忧,这就回归到根本了,如果个人能力足够强,还担心这点歧视吗?超级大学的专业硕士,又有几个敢歧视的?
 
最后可以宽慰大家的是,未来学术型硕士越来越少,当大多数都是专业硕士时,也就不再有这种用人歧视了,只是,会有一个过程。
 
如果不能承受,或者担心没有上学硕,读博士的难度增大。那就好好学习,因为本科直接申请博士的通道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必然。
 
2021年上海交大强基计划明确提出,这部分入围的孩子“本博”打通培养,没有硕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取消学硕招生的同时,在网上挂出了一则通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国优秀本科生直接攻博夏令营是选拔直接攻(读)博士生的唯一渠道。
 
原标题:硕士研究生为什么不再定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

院校专业选择指导

立即领取

稍后会有专业课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各地文都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