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强化人才高地、深化服务意识,着力构建青年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育得优,努力为学校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优化人才环境,打造青年人才汇聚“强磁场”。
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高水平拔尖人才引进计划”“北科学者人才支持计划”,从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培育学术造诣高深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评晋聘”三位一体的职称职级岗聘体系,推进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改革,坚持“一宽松三倾斜两善待”的职称评定机制,即营造宽松积极的职称评定氛围,向教育教学倾斜、向新兴交叉学科倾斜、向薄弱学科倾斜,做到善待老同志、善待年轻人,对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教师予以破格晋升。建立优秀青年人才服务体系,实施“2513”人才计划,即重点培育10名左右具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平的国际顶尖科学家、50名左右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拔尖人才、300名左右具有成为优秀科学家潜质的青年人才。以“人才特区”标准建设融合创新研究院,实行扁平化管理,赋予青年领军人才更大自主权,最大限度发挥知名学者引领效应,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高水平人才聚集地。2016年以来,学校新增高层次人才52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持续壮大,40岁以下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入选人才计划的青年学术骨干406人,占比51.5%。
强化人才高地,搭建青年人才发展“优平台”。
构建青年人才高水平科研平台,围绕材料、冶金、安全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等一大批自主创新平台,为青年人才开展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构建青年人才发展成长平台,建立以人才为先导和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提供针对性扶持及成长路径设计;实施青年教师“双走”战略,分学科、有计划选派不同层次教师到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政府等进行访学、助课、挂职;设立青年教师学科交叉研究培育项目,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实施“项目导师”制度,为优秀青年讲师配备硕士研究生,为优秀青年副教授配备博士研究生,全力帮助青年人才在科研工作中快速起步。
深化服务意识,打造青年人才成长“助推器”。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鼎新”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青年人才功能型党支部),着力开展“1+4”青年人才领航计划,即实施青年人才“领航聚力”工程,开展引领、凝聚、攻坚、育才四项行动,加强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和发展支持,激发青年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建立“双导师”制度,为青年人才配备“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成立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委员为主要成员的政治导师团,成立以高层次人才为主要成员的学术导师团,加强对青年人才思想与学术的“双引领”,促进人才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