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
嘉宾:
杜玉波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严纯华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赵国祥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邓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如何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本刊特邀三位代表委员进行圆桌对话。
1.凝聚合力 因地制宜
主持人:近年来,我们在教育脱贫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经验?
杜玉波:当前,教育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我调研了解到,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紧盯目标任务保落实。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00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特岗计划累计为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75.4万名,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130万名乡村教师;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分配中央财政教育专项资金时向“三区三州”倾斜。
二是坚持精准方略促深化。持续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精准控辍,分类保学。截至今年3月底,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自2012年以来累计招生近60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5年的27.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50.9万人。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聚合力。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提高政策针对性;加强部门间联系,倡议动员社会、企业、民办学校及个人等力量广泛参与;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尽锐出战,全力投入到教育、产业、智力、健康、消费等扶贫工作中来。
严纯华:兰州大学作为部属高校,承担着“滇西专项扶贫”工作。在长期的教育扶贫工作中,我们的经验是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地方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有益补充和强劲智力支持。比如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层次对骨干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不仅有教学能力,还涵盖学生心理健康、家校联系与管理等方面。
赵国祥: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扎实有效举措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强化措施是重点,各级党委政府以提升农村牧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工作任务,扎实推动了教育扶贫工作;财力投入是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逐年加大教育事业财政投入力度。
2.提升能力 合理规划
主持人: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啃下“硬骨头”、巩固脱贫成果,教育扶贫应如何精准发力?
杜玉波:一是要进一步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巩固深化控辍保学成果,在紧盯剩余贫困家庭儿童劝返复学的同时,全面提高保学能力。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脱贫攻坚力度。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扩大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人,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做好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扶贫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推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防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上来,实现扶贫工作从短期向长效、从治标向治本、从摘帽向振兴转变,解决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一基础性问题。
严纯华: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教育资源持续向贫困地区基层和乡村倾斜,吸引和稳定师资队伍扎根教育扶贫一线,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助力巩固提升和坚决阻断代际传递,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提早帮扶,合理规划布局义务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和职业学校教育扶贫作用,开展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等,服务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赵国祥:要精准分类,重点抓好城乡结构性不平等导致的教育贫困学生和较早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非学龄教育贫困人口两类对象;要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类型扶贫对象的学习诉求,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公共教育服务,彻底消除致贫的教育性因素;要精准巩固,认真评估、梳理教育扶贫工作中的政策工具和经验方法,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监督制度,科学用好教育扶贫工作考核结果。
3.激发动力 明理立志
主持人:与其他扶贫手段和措施相比,教育扶贫能发挥什么独特作用?
杜玉波:与其他扶贫手段和措施相比,教育扶贫具有不容忽视的独特意义:一是教育扶贫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当地群众摆脱贫困的信心不足、能力不够。教育扶贫能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和群众树立现代化理念,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促进个人发展,带动家庭脱贫。二是教育扶贫发挥着先导性作用。贫困群众脱贫意愿不强、动力不足,是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教育扶贫能帮助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既解决富口袋的问题,也解决富脑袋的问题。三是教育扶贫发挥着全局性作用。贫困群众要脱贫,贫困县要发展,教育是最稳定、最可持续的脱贫方式。
严纯华: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基础,脱贫的技能与本领则是支柱。要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技能本领,首要的还是靠教育。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接受义务教育,可以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劳动能力、劳动意愿而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群众,可以依托学习培训增强劳动技能、就业能力,促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赵国祥:治贫必先治愚,治愚需要明理、立志、掌技,这些都必须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来实现。要进行短期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不足问题;还要加强长期的教育帮扶,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让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真正解决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
原标题: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文章来源: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5/28/nw.D110000gmrb_20200528_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