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来的依旧是素材分享—企业类论据素材
素材1:非洲手机之王
有这样一个手机品牌:它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给黑人朋友拍出一张帅气、清晰、美白的照片;它全球出货量 2 亿,占据非洲市场 40%的份额,是名副其实的非洲之王;它在非洲市场打败了三星、苹果,它不是华为、小米,它是来自深圳的传音手机。
为什么它在国内无人听闻,在非洲却这么火爆?因为它一开始就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只做一个市场的生意!避开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发达地区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首先,它解决了非洲消费者拍照的痛点。为了贴近市场,传音手机特别开发出了适应黑色皮肤的美肌模式,与一般手机通过面部识别不同,传音手机以眼睛和牙齿定位,然后加强
曝光,从而拍出了令非洲消费者满意的照片。
其次,如果仅仅只是拍照,传音手机迟早要面临专业美颜手机的竞争。为了稳固市场,扩大先发优势,传音手机又发现了非洲消费者的另一个刚需:非洲消费者普遍拥有 2 张以上
的 SIM 卡!于是传音手机迅速开发出了可能容纳 4 张 SIM 卡的手机。虽然看起来有点山寨,但确实满足了非洲消费者的刚需!
再次,非洲消费者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歌善舞,作为专为非洲消费者服务的传音手机,怎么能少得了音乐呢?传音手机专门推出了一款音乐手机,还随机赠送一款定制头戴式耳机!
最后,打造品牌,获取认同。取得成功之后的传音手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其一,耗资数亿在非洲建立售后维修服务站,培养本地技术工人,为非洲就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二,捐助太阳能路灯,参与公益;其三,为贫困儿童提供助学金,支持非洲教育事业。
有些任性的金子,专挑你看不见的地方发光!
适用主题:精准定位、用户体验、用户需求、战略决策、品牌塑造、本地化策略
素材2:奥迪的困境
2017 年 1 月,奥迪销量同比下滑 35.3%,同时被老对手奔驰、宝马超越,这宣告了占领中国高档车消费市场第一宝座长达 30 年的奥迪走下了神坛。随后的 2 月、3 月,奥迪也未能扭转颓势,而且有逐渐被奔驰、宝马拉开差距的危险。
奥迪,究竟怎么了?
实际上,奥迪的麻烦并不是进入 2017 年才有的,只不过是在 2017 年集中爆发了,主要包括5方面。
1、产品更新慢、质量问题频出
这源于近年来奥迪换代车型较少,产品力有所下降。相比之下,竞争对手不断提高国产化率,同时不断扩充产品线,大力建设销售渠道,奥迪的优势正逐步被蚕食。
另外,作为问题车型衡量标准的烧机油问题,全球 30 款最烧机油的车型中,奥迪占据了 11 款。
最后,质量问题频发,数次召回。最近的一次发生在 2017 年,奥迪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 2017 年 3 月 10 日起,召回各类相关问题车辆 68 万余辆。
2、“尾气门”事件极大地损害了奥迪品牌形象
早前,奥迪就已经两次卷入尾气门事件,超过 200 万量奥迪汽车牵涉其中。
2016 年底,部分奥迪车辆又被发现搭载了一款可使车辆在测试环境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作弊软件。这不仅让奥迪再次面临上百亿美元的罚款,更是再次打击了奥迪品牌形象,拖累了奥迪全球销量,以至于不得不调整发展计划
3、忽视合作伙伴利益
多年来,奥迪占据着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第一宝座。为了追求销量,奥迪给经销商的任务量通常比较大。
为了完成厂商制定的销量任务,奥迪经销商不得不选择压价销售,让利给客户,进而导致售价和利润相对降低,这样就造成了经销商亏损,并使其心存怨气。
4、上汽、奥迪合资事件进一步激怒了经销商
经历了震惊全球的尾气排放作弊事件及由此导致的高管动荡之后,奥迪在最大利润来源的中国市场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庞大的产能预期的极速释放下,引入更多新车型、乃至新品牌,以不断扩充产能,貌似成为了一个诱人的选择。
所以 2016 年底至 2017 年初,奥迪一直试图与上汽成立合资公司。这意味着新的销售渠道,意味着本来就在亏损的经销商还要面临新的竞争。
这自然引起了经销商激烈的反抗,甚至直接拒绝销售进口奥迪车型。虽然事件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温和收场,但不顾中国经销商现状、贸然选择合资的决策导致了前后几个月无法挽回的销量损失。
5、“地图门”事件再次为品牌形象蒙上了阴影
2017 年 3 月 15 日,奥迪在德国大众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中,使用了一幅出现严重错误的中国地图,地图中缺少了台湾、藏南、阿克赛钦以及南海地区的板块。
该图立即被人发现,并引起了国内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奥迪中国并没有立即对此做出回应,直到第二天,才发表了一则短短不足 100 字的简单声明,承认错误的态度难免让人怀疑。
要知道,中国市场贡献了奥迪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对于领土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并不要求你认同,但是最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在向全球展示中国区业务的重要场合上,竟然出现这种错误,出现错误也就罢了,公关处理也如此不及时、不走心,难免影响消费者心态,乃至消费选择。
适用主题:产品更新、产品质量、企业诚信、品牌形象、合作共赢、企业决策、危机处理
素材3:顺丰VS菜鸟
2017 年 6 月 1 日,儿童节,快递行业却上演了一出“神仙打架,殃及凡人”的大战:国内最大的快递公司顺丰和最大的物流联盟菜鸟网络互相封杀,各自关闭了给对方的数据接口,导致大量快递用户信息异常。
最后,国家邮政局连夜发表声明,要求双方高层进行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决不能因企业间的纠纷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那么问题来了,顺丰和菜鸟网络为什么会“打”起来?
其实,顺丰和菜鸟积怨已久,互有合作,更有竞争。目前快递行业基本是三足鼎立:顺丰、京东、菜鸟。
菜鸟其实并不“菜”,它背靠阿里巴巴,整合多个快递公司的资源,形成一个数据平台,以便为阿里电商平台提供更为优化的物流配送体验。京东物流自成体系,谁也不靠。顺丰则既与菜鸟合作,又搭建了自己的物流体系:丰巢。
(通俗地讲,菜鸟是拉着大家一起玩儿,京东是自己玩儿,顺丰是既和菜鸟玩儿,也想自己玩儿。)
5 月,菜鸟、顺丰合作协议到期之际,菜鸟要求顺丰丰巢提供与其(菜鸟)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丰巢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果断地拒绝了,从而引发了六一儿童节的互相封杀大战。
显然,这一场由数据争夺引发的“血案”。那么数据究竟有什么魅力,值得两大巨头不惜以命相搏呢?
首先,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数据事关生存。拥有足够体量的数据,不仅能让电商和物流平台充分了解用户消费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并分化库存和物流压力,从而实现更高效的配置和资源节约。对于物流公司而言,大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优化资源分配,做错峰发货等预判,在“双十一”等电商造物节时间段,物流的优化机制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任何一方,顺丰也好,菜鸟也罢,都不会轻易放松对数据的争夺。
其次,数据事关隐私。菜鸟要求物流公司提供用户数据,这种行为本身是否合理?合法?面对菜鸟的要求,其它物流公司没有能力抵抗阿里对数据的索求,只能接受这种强制性要求,这是否是“店大欺客”?菜鸟因此掌握了大量数据,一旦信息泄露,谁来承担后果?况且,快递企业,不管有心还是无意,不管是组织还是员工个人行为,都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刷单、数据造假等行为,这些灰色地带的数据一旦泄露就会成为企业的重大把柄,谁愿意将自己的把柄受制于人呢?
最后,数据事关独立自主。顺丰有自己的理想,它摆脱对阿里等电商平台的依赖,这一点从顺丰 3 月份财报中即可看出蛛丝马迹:顺丰传统的国内快递业务占比进一步下降,国际、冷链、仓配、重货等新兴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占顺丰整体营业收入的 19.31%,多元化日渐明显。因此,在走向独立自主的路上,与菜鸟的决裂也是必然。
正如刘强东早在 2016 年的预言一样:最后你等着瞧,几家主要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吸走,因为你不这么做,就会被踢出局,只有顺丰一家是拒绝这么做的,所以我相信将来只有一家顺丰。
然而,不论企业如何互掐,受伤害的始终是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尤其是在生鲜农产品正值上市的气节。也正因如此,国家邮政局不得不出手,约见两家企业高层,要求讲政治、顾大局,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最终使两家企业暂时“停火”,恢复了数据对接,一场大战终于落幕。
适用主题:物流、大数据、信息安全、自主独立、管理者的远见、企业的社会责任
今天的素材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小伙伴们有其他关于企业类的素材也可以写在留言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