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归零,是考研人的噩梦。近日人大法硕复试,因在群里泄露题目,三十余名考研生被举报,成绩得分为零。举报者的确无错,但举报不该是维护公平的唯一手段。
每每考完试,总有人喜欢扎堆讨论题目,考研也不例外。4月7日,是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招生考复试的日子,考生会依次进入考场接受面试。面试时间较早的同学,在考完后,将考题分享给了同一个聊天群内的“战友”,初心大概是想让还没考的同学有点准备。
这一分享,摊上大事。同在群内的某人截取大量有泄题嫌疑的聊天记录,提交给人民大学,要求按规处置。人民大学查证后,做出“泄题者成绩一律为零”的决定,引发轩然大波。
网友自动分成两派:
“规则之外,还有人情”派认为,这群考研狗三战四战花费巨大精力,讨论题目并无主观恶意,明明是举报者心机深沉,为一己私利陷害他人!
“人情之外,还有公平”派认为,透题给未考者,对已考完、不在群内、没看到消息、并不想提前获知问题的学生公平吗?自以为是的善良,无形中损害多少人的利益!
泄题违规但情有可原,举报无错又稍显冷漠。在人情与规则之间,还有没有另一条解题思路?有的。
先考的考生在群内发言:战友们,这次面试题略微刁钻,是……
此时对该行为感到不适者可以:
①友善发言:我们签了保密协定,不可以讨论考题的哦~如果劝告被忽视,或不敢公开劝告,怕被群攻,也可以:
②私聊泄题者:透露题目万一被举报,下场不堪设想!
如此一来,既能将泄题的苗头掐死在摇篮中,及时劝阻以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也能最大程度维护选拔性考试的公平,尽量让所有人都凭实力拿分。一言不合就举报,很容易激化矛盾,使得人人自危,相互间的信任荡然无存。举报者也可能被心中的愧疚折磨,难以与自己达成和解,终日纠结于“我真的错了吗”。
举报成为一种风气,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非好事。人情与规则不是死对头,中国人最擅长中庸之道。这种中庸之道,可以运用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考试的时候,发现有同学作弊,你有两种选择:
①直接举报,后果是同学成绩被取消,受到学校处分;
②考完试后用写纸条提醒或当面劝告的方式,希望他诚实参考。
扔垃圾时,发现有邻居垃圾未分类,你有两种选择:
①直接举报,后果是邻居被相关工作人员罚款教育;
②上前帮助其分类,告知他不分类小心被发现,惩罚很严重。
看耽美同人文时,发现有人写明星的尺度过大,你有两种选择:
①直接举报,后果是整个网站被封,明星本人遭受网暴;
②私信作者,表明来意,请求删改。
从规则上来说,选前者合理。但如果是我,我愿意选后者。无主观故意的违规依旧是违规,会制造的不公仍旧会产生,不该用人情当借口。可也不该忽视人情的出发点,用冷冰冰的规则说事。维护公平的手段千万种,举报应当是最后一种。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考研动态信息,陕西文都考研会每天为大家更新详细的考试资讯,预祝每位考生取得好成绩,更多考研热点相关内容锁定文都考研动态栏目,如有更多疑问,请及时咨询在线老师。(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