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68569100
文都服务时间:9:00~22:00
招考资讯
择校择专业
报考指南
考研政策
考研常识
招生简章
考试大纲
在职考研
课程推荐
考研日历
考研直播课
热门院校解析
MBA特训班
医学硕士
艺术考研
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联考综合
真题解析
图书资料
英语图书
数学图书
政治图书
专硕图书
您所在的位置: 文都考研 > 备考 > 备考经验 >

2021考研政治上分技巧:毛泽东著作总结

距2021年考研倒计时

距离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39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政治复习来讲,可谓是至关重要,是各位同学的政治成绩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规划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多看多背,各位小伙伴加油~

1.1925.12.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主题

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经典选读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意义

毛泽东最早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1926.9.1《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主题

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选读

1.“农尽间题及国民革命的电心问题”

2.“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3.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主题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衣、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主题

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5.1928年.11《井冈山的斗争》

主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6.1929.1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主题

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看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7.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

主题

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系统解决了党的建设问题。

8.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主题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明确的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意义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9.1930.5《反对本本主义》

主题

这是党内第一解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状况”;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极分析法;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经典选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意义

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并首次确立了的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0.1935.12《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主题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11.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主题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

选读

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意义

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2.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主题

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路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意义

科学的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

2、敌人强大;

3、人民军队弱小;

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1、4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可能发展战胜敌人;

2、3这两个特点决定战争的持久性和艰苦性。

13.1937.5《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主题

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回答革命前途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

14.1937.7《实践论》

主题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两次飞跃),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唯一标准。

15.1937.8《矛盾论》

主题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论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16.1937.8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

主题

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1.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内容为:

(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全国军事总动员;

(3)全国人民总动员;

(4)改革政治机构;

(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

(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

(7)改良人民生活;

(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

(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

2.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道路。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洁政府的施政纲领,这对于我党的廉洁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7.1938.5《论持久战》

主题

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8.1938.10《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主题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首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

19.1938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

主题

第一次提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0.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

主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了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选读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1.1939.10《<共产党人〉发刊词》

主题

1.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2.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意义

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提出(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

2、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

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把党的建设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

22.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主题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全面阐述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提出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3.系统的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地重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地重要性。

23.1940.1《新民主主义论》

主题

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明确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24.1941.5《改造我们的学习》

主题

1、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的本质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意义

延安整风的文献:科学解释了“实事求是”概念;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5.1942.2《整顿党的作风》

主题

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意义

延安整风的文献

26.1942.2《反对党八股》

主题

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思维模式。

意义

延安整风的文献

27.1942.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主题

指出文艺工作的方向和原则。提出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28.1943.6《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主题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选读

“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义

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9.1945.4《论联合政府》

主题

1.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现论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蜜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及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

2.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

3.提出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4.强调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辨证统一关系;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5.进一步阐述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6.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

7.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是思想。

30.1947.12《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主题

提出土改中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1.1948.1《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主题

专门论述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

32.1948.3《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

主题

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提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的重要观点

33.1948.4《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主题

1、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

2、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3、完整的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的阶级路线),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意义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路线;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列为革命对象;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34.1948.11《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主题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35.1948.12.30《将革命进行到底》

主题

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36.1949.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西柏坡会议)

主题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个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的政策;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提出两个“务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意义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37.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

主题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阐述了专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8.1950年《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主题

规定了实现对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其中三个条件是:

1、土地改革的完成;

2、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3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39.1950年《不要四面出击》

主题

1、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应该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2、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党对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采取了谨慎稳妥的步骤,十分注意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推翻地主阶级,同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3、会议着重批评了那种可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该文也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政策和策略的一篇重要的文献。

40.1956.4《论十大关系》

主题

1、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精辟的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

(1)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辨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3、辨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4、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是和民主党派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和”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总原则)的重要方针。

41.1956.4《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主题

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42.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主题

1.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及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2.提出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再次提出和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4.辩证地论证了重、轻、农的关系: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

5.单列一章阐述知识分子问题

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

时间

1921——1928年(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记忆法

“国民党分析运动”

详细解释

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的影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运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标志: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

时间

1928——1935年(土地革命中前期)

记忆法

“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详细解释

井冈山——《井冈山的斗争》: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本本——《反对本本主义》;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

时间

1935—1945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记忆法

“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详细解释

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改造我们的学习》。

 

院校专业选择指导

立即领取

稍后会有专业课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各地文都考研